2014年是全国大面积告别传统高考、实施新高考的第三年。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随着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今年的作文命题的特点有哪些?作文能力导向在哪里?明年作文命题趋势是怎样的?2015届作文如何复习备考?对此,不妨简要分述如下。
一、2014年高考作文深度分析
2014年高考尘埃落定,作文题目成为众人关注的第一视点。随着各省自主命题权的进一步下放,两张“全国卷”和十六张“地方卷”的作文题目,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文化趋向和价值判断,整体上呈现出命题思想及题型多样化的喜人态势。命题者更多地有了一种换位思考,从考生角度去思考命题的角度和内容,大多数考题让考生觉得亲切,有话可说,可以自由而有个性的进行表达。今年高考作文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由完全开放与适当限制并存。所谓“适当限制”是相对的。以往有些高考作文题目过于开放,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抄袭、虚构和套作等。今年有些省市作文题用并列式的话题加强立意的限制,有些省市作文题则更多是在审题方面设置限制。
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彰显社会文明。以社会文明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做到了选材贴近现实,突出时代精神,有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例如全国课标乙卷作文题“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这是山羊过独木桥的竞技规则,必须有一个人掉下去,可是有两个孩子抱在一起转身通过,大家都走过去了。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双赢,获得了人性最温暖,是最积极最文明的一条出路。我们今天要鼓励的是什么?不是走到这个社会被规则驯服着,而是能把规则改变得更好,在残酷的竞争前,以人性的善和光明作为它的最高宗旨去向前走。所以有这样的行为,那就看我们的学生他做什么样的社会文明价值判断。其实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也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题目立意的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再上一个大台阶,需要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思维的考生。
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所以这个类型的题是特别引导考生从积极角度去认识文明社会对“中国梦”寄予的期望。又如湖南作文题,直接以央视最新报道的“最美乡村干部”为材料,弘扬坚定信念,鼓舞顽强斗志。再如全国课标甲卷作文题“给动物喂食”中有关“法治”建设的探讨、上海作文题“沙漠与自由”中有关“自由”的思辨,以及北京作文题“老规矩的新思考”、广东作文题“老相片与数码照”、辽宁作文题“霓虹灯与繁星”等,都是对“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高科技与当代社会”、“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等问题的思考,都是在我们党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所做的选择,既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的教育功能,又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贴近学生生活。2014年作文试题大多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写出真我风采。例如江西作文题延续去年直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取材的特点,今年要求考生针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谈体会、说见闻、作反思;又如浙江作文题“大学的门与路”,希望考生在高考现场写下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及想象;再如江苏作文题“青春与不朽”,力图把握学生正值青春期的特点,引导考生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直面现实、关注人生、珍视生命,并对“时间”“历史”和“价值”等有个性化的认知。这些作文题的基本立意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引导学生真实表达情感,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的努力。鼓励考生表达真情实感,力图把握学生正值青春期的特点,引导考生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直面现实、关注人生、珍视生命,并对“时间”“历史”和“价值”等有个性化的认知。
作文命题从考生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有助于引导学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写出真我风采。如浙江作文题“大学的门与路”,希望考生在高考现场写下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及想象。这些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引导学生真实表达情感,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的命题思考。
第三,体现思辨人文。2014年作文试题非常关注弘扬社会正能量,命题思想直接指向理性思辨,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这也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近几年高考作文卷多次出现“哲理思辨”类试题,可见一斑。从整体上来看,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两个回归——回归人文,回归生活;三个体验——人本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命题内容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成长体验、思想与行动的关系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从思想内容的指向看,主要有8种类型:
(1)“哲理思辨”类。近三年全国16次出现这类考题,如今年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 福建卷“空谷是悬崖还是桥梁”、 浙江卷“门与路”等。
(2)“俗语格言”类。近三年全国9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今年江苏卷“什么是不朽”、 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等。
(3)“生活情景”类。近三年全国8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今年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广东卷“胶片与数码时代”等。
(4)“人生自然”类。近三年全国5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今年高考辽宁卷“祖孙两人坐在山上看风景”,显然是从心态和生态平衡方面设题的;又如湖北卷“山顶的风景”等。
(5)“社会热点”类。近三年全国4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今年的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 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等。
(6)“价值观念”类。近三年全国8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今年全国甲卷的“山羊过独木桥”、 全国乙卷的“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等。
(7)“文化现象”类。近三年全国5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今年年山东卷的“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 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等。
(8)“道德美德”类。近三年全国6次出现这类考题,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老规矩’材料”、 重庆卷“租房”、广西卷真实感人的新闻事件“农民工与医药费”等。
第四,加大思维力度。今年作文题比较强化材料内容、含意的广度与深度,让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思维习惯的考生能尽量发挥其写作才能。比如,全国课标乙卷作文题“‘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安徽作文题“剧本改台词的争论”、湖北作文题“山脚、山腰与山顶”等,都在创设论辩情境上下功夫,力求引领考生充分展开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进行反向思维,更全面、更辩证地探究问题、表达思想;为促进考生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全国课标乙卷还加写了结尾“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以体现命题的良苦用心。又如,今年事理类材料作文题增加到了五则,而且,在以更俭省的笔墨涵容更深邃的思想方面都付出了不小的努力,以上海作文题“沙漠与自由”为代表的这类试题力图引导考生直面“自由”“限制”“选择”“自我与世界”等既是思辨的、更是人生的命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发考生多向思维。新材料作文的测试形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改进和完善已经渐入佳境,事实类和事理类这两种语料在作文的考查中已比较成熟地显示出它的筛选功能。实践经验证明: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把握住命题材料的入口。而试题在贴近考生、贴近现实的同时,如何提供更多的立意角度、加大试题的区分度,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今年湖南“最美乡村干部”和江西“探究性学习”的作文题都有可商榷之处。还有,事实类材料的叙述如何更简明易懂,以便考生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立意角度,也是命题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今年重庆作文题“玻璃碎片与文明素质”的叙述未免有些拖沓。
此外,事理类中的理念型材料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怎样看待这一变化?在各类型材料的使用中如何扬长避短?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例如,安徽卷“剧本改台词的争论”的材料是这样描述的,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这个题目创设论辩情境,引领考生充分展开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进行反向思维,更全面、更辩证地探究问题、表达思想。湖北卷“山脚、山腰与山顶”、全国课标乙卷作文题“‘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等都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在含意的广度与深度上做足功夫,让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思维习惯的考生能尽量发挥其写作才能。此外,以上海作文题“沙漠与自由”为代表的这类试题力图引导考生直面“自由”“限制”“选择”“自我与世界”等既是思辨的、更是人生的命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试题在贴近考生、贴近现实的同时,如何提供更多的立意角度、加大试题的区分度,还应引起更大的重视。
第五,题型风格趋同。高考作文题型“年年岁岁花相似”,命题内容则是“岁岁年年题不同”。为了充分发挥语文在人才选拔和推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地命题机构积极探索,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已基本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命题格局趋势发生急剧变化:命题、话题作文淡出舞台,新材料作文再领风骚。今年新材料作文再次投入人们视野,并回到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虽不再是“大红大紫”,但仍占一席之地。新材料作文命题力求“协调开放,适当限制”,此特点逐渐呈现。众所周知,自话题作文走红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大都在内容上追求开放。诚然,不开放,难以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写作,考生很难写出真情实感来,但不限制,什么内容都可写,则宿构、抄袭之风必然泛滥成灾,比如话题作文“读”,提示语中说“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题意可谓宽泛无边。而限制必然影响开放,因此协调开放与限制的关系,则成了命题者追求的目标。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就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比如湖南卷“把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根据提示语“请以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其实已规定了写作体裁,这是试题限制的一面;而在“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这一点上,选择内容的余地相当大——可以是今人、古人,也可是国人、洋人,还可以是正面、反面,只要内容有某种关联即可(具体的关联可以是共有的精神品性、相同的认识或类似的价值观等),这就充分体现出了开放的一面。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后来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文体不限”开始变为“文体自选”,即对文体特征还是有要求的,不能写成“四不像”文体,直到今年山东卷提出的“文体特征鲜明”。颇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一统天下的局面。
紧扣材料主旨命题,地域特征比较明显。从内容上看,高考作文命题往往会与全国的整体风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又往往能够反映考区的思想状况与经济水平。从命题形式上看,各地考题的延续性比较明显。例如新课标全国甲卷“山羊过独木桥”,合作高于竞争,合作可以在无路中寻找出道路。江苏高考作文卷“关于不朽”,朽与不朽的本质在于价值观。又如,上海高考作文卷“自由与不自由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自由与不自由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两种状态,因此需要主动性与自制力两种人格品质。北京卷“老规矩”,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题目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勤俭、节约等生活准则,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准则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因此,本题目人人有话可说,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同时,本题又有思考的张力,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又使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辩性,能使有思想、有见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北京卷微写作兼顾了稳定性与创新性。今年的微写作有三个选择:①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语文学习的体会,在归纳梳理自身语文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偏于交流,还有语言个性化表达的要求;②对家长送考现象进行评论,这是对正在发生的、最鲜活的生活场景的感悟、认识,偏于说理;③用抒情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这是正值青春的高三考生对自己青春的记忆,偏于抒情。以上三个写作方向,是兼顾了语文学科语言运用要求的。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包含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从内容来说,全是孩子们亲切可感、有话可说的。创新性有三点:一是题型全新,而且突出指向运用语言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二是打破了作文题只有一道的传统,学生对微写作作文题可以进行选择,这就给了学生自主权,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扬长避短;三是打破“诗歌除外”的禁忌,允许在微写作中诗歌创作,给了一部分学生张扬青春、挥洒个性、抒发生命诗意的空间。
二、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其预测
未来的作文考试题目会更加贴近生活,从而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并且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努力增加生活体验。让传统文化重新回到作文里来,从而引导日常的语文写作教学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也必将是未来高考和作文教学的大趋势。让理解作文试题回归理性,从而引导日常的作文教学更加重视理性的分析和理性的批判。北京卷的“微写作”的尝试将会影响到其他省市的命题走向。作文题目可以千变万化,但实质就是考生自己从题目要求中提炼出一个核心话题来,然后你就这个话题进行创作,表达你自己的作品主题和思想情感。为了保持高考作文的选拔性,纠正盲目猜题的不良风气,同时为了体现新课改的一些理念,高考作文命题会呈现“稳中有变”的趋势。“稳”是前提,“变”是趋势。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三大新趋势:
1、内容更“关注生活”。
调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不难看出,常考的角度如下: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人生价值,如生命、奉献、幸福等;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以及社会热点思考等。这些角度,常考常新,在高考命题中,关注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命题方向不但不会变化,还会加强。
内容更“关注生活”的依据就是关照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高中语文教学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话题化正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上述目标。《标准》还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2、思维更“符合主流”。
高考作文命题会在“哲理思辨”“俗语格言”“生活情景”“人与自然”“社会热点”“价值观念”“文化现象”“道德美德”等8个领域内,所以学生要在这8个领域形成自己深刻的思想认识、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和自然、真诚的情感态度,写出的文章要力求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
命题思维多元并存。有人认为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已由“话题作文一统天下”进入“一元(某一种命题形式)为主,多元(多种命题形式)并存”的阶段,这话有些道理。今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15套试卷的作文为新材料作文,3套试卷的作文为话题作文。2015年是否会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呢?我们认为这个推测意义不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多元(多种命题形式)并存”的格局,不拘命题形式,是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一大特色。不仅如此,这些命题形式近几年似乎又有着这样一些衍化:
命题作文话题化。如前年辽宁卷的作文题,要求以“我能”为题作文。看是命题作文,实则话题作文。“我能”的角度极其宽泛,因为“能”的内容很广。对于一个人来说,“我能”是最好的鼓励,时刻激励自己要奋斗,而且能成功。因此这个题目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机遇、挑战,可当它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真的能抓住它,战胜它,克服它吗?我们从题中可以看到,“我能”,正是一个让人奋进的一个口号、一个决心、一种自信。这两个字教会了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积极地去面对。“我能”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话题。
话题作文材料化。如2014年福建卷:“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但命题人首先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文字材料。
材料作文话题化。如2014年广东卷的作文题:“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自选角度作文。”这一作文命题看是材料作文,实则类似话题作文。
3、题型更“趋向稳定”。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话题作文将会淡化,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相对稳定。虽然各地命题存在一定的延续性,但命题形式上“稳定微变”是今后的命题趋势,如长期以话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应该关注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长期以命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则应加强材料作文的指导;而连续几年都用材料作文进行考查的省市,则多关注命题作文。我们要求是关注半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适当兼顾命题作文。
针对近年来高考“四不像”作文和胡编乱造、缺少生动记叙、缺乏深刻推理等系列问题的出现,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等要求。为了从根本上整治文体不明的现象,大多省市都由以前话题作文时开放式的“体裁不限”,改为“文体自选”。这个变化说明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对文体有了严格的要求,那种不伦不类的作文是无法获得高分的。而湖南卷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在文体上要求特别严格。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平时要注意加强学生驾驭不同表达方式的能力。在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有几个都是直接要求写成议论文,而大多作文题也都宜于议论,这表现出“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发展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新课标理念的落实,2015年备考进一步重视议论文,应该是正确的方向。
2015年作文将仍然延续命题的一贯思路:关注社会和反思人生。在去年命题中,体现的是社会中平凡人物的伟大精神,但缺少一点文化气质和人生反思。大家知道,过于单向的命题思路,不符合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观和审美意识。高中生理应可以选择不同的写作境界,也应该有选择文体的权力。今年的湖北卷“山顶的风景”等是一个好的示范,既允许学生们选择平淡的人生,又鼓励学生们敢于成为智者,这才是一个有胸怀气度的题目。如让很多本就不喜欢作文的同学,在考场上写一个自己在如今的年龄本不欣赏的人生观的好处,显得命题者武断、独裁、一厢情愿。2015年高考试卷应会以不同形式设计作文,或者回归新材料作文多角度选择,或者回归命题作文多角度思考,或者回归半命题作文多角度表达。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多读多看反思人生的范文,丰富自己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辅之以作文的练习,其中要加强对人生态度、生命时光的思考。下笔要文史合证、文气纵横,既要有精准的思路阐释中心以保证中心明确,又要有博引的例证以显阅读之丰,还要有准确生动甚至才气横溢的语言方显才华之盛。积累作文素材包括着丰富多向的人生反思和实例。总体来看,随着民族文化的自醒、自强,作文的考查思维力度会不断加强。
4、命题更“有地域性”。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近年的作文命题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吃透课标和考纲精神,是2015年作文备考的第一要务。
地域性主要表现在各省市以生为本,题型多样化呈现各地的人文色彩。纵观近几年的作文命题,无论是话题作文,标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题意(材料)作文,都体现着以考生为本的精神,降低了审题难度,使毎位考生都有话可说。今年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新材料作文占了主流,让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考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在材料提示或备选填充的标题中,要求考生以我手写我心,彰显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这一命题原则将贯穿于2015年的作文命题之中,应引起我们考生足够的重视。作文的命题总是相互借鉴的。一是借鉴其它省市的命题经验,二是借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在继承中借鉴,在借鉴中出新,是作文命题的又一大特点,也是2015年作文命题的又一趋势。同时,各地的作文试题又更具地方特色。一是指试题体现了本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考生群体的实际水平,二是试题内容反映了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所以,借鉴创新,凸现地域特色将成为命题又一趋势。
由此可以预测高考作文命题基本方向。命题原则是“稳中有变”。命题内容上要理清四个关系,把握五个层面。
理清四个关系,即理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倡导公平竞争,颂扬人与人之间的爱,学会沟通,学会尊重与宽容,学会赞美与鼓励,倾听他人,欣赏他人,善待他人,团结协作,感悟亲情、友情,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2)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遵循社会公德,遵守社会法则,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呼唤法律意识,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3)人与自我的关系:包括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推崇砺志自强的品质,呼唤对卓越成功的不懈追求和对有品位的文化艺术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关注健康问题(包括身体的、心理的、人格的、个性的),注重内心的探索,促进自我发展等。(4)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热爱自然,关注自然,正确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遵循自然界的法则,树立环保意识,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 2015年高考作文复习备考策略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用兵作战的这句名言,对于我们高考作文也非常贴切。尽管考题年年标新立异,但我们只要抓住了规律,掌握了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1、研读“纲要”一一作文复习的行动指南。
研读“课标”的目的,是把握好作文命题的思路、原则、方向。只研读考纲,不研读“课标”,是不行的。2014年高考作文题,总的来说,人们的评价是比较好的。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取材生活化有时代气息、侧重考查理性思维。这些都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从标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只是形式上的,你有没有注意到高考内容的改革?这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作文考试的原则,是要与学生的经历紧密结合,发生在身边,才能有话可说。每个学生想象力,获取信息、分析加工能力,对人生的感悟和境界,提炼归纳能力不一样,用新材料作文能尽量保证原创,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课标说,作文应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贴近生活,是课标的重要理念。生活中蕴涵了丰富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激发考生对生活的感悟思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要求。2014年作文题,多用普通人的事例为作文材料,如全国题、浙江题、辽宁题、湖北题、北京题、重庆题等等,材料来自于生活,凡人小事中,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这些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充分体现作文用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的价值取向的命题思路。课标说:“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命题者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材料为命题材料,着力考查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感受思考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课标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2014年题,大多数作文题,只将生活中的一个故事(全国题、课标题、北京题、重庆题),或一种情境(辽宁题),或一个现象(湖北题),呈现给考生,让考生陈述自己的看法,而没有像过去那样规定主题,强加主题。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对课标理念的贯彻落实。围绕课标命题,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方向。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等级评分标准》和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针对性、规范性的强化训练。高考作文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而《考试大纲》中提出的文体写作要求、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要求等,又是从《课标》出发的。《课标》相对稳定,依据它来进行复习,是可以达到高考要求的。再则,高考作文命题,虽然不取之于课本但与课本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往往有密切的联系。学习《考纲》,应结合单元作文训练,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了解作文知识前后相承的脉络;最好能翻阅自己当时所写的各篇作文,找出得失之处,再有计划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性训练。其次,《考纲》每年略有不同,突出了对作文备考的导向作用,应逐条对照,一一落实过关。学习《等级评分标准》,要吃透高考作文的得分要领,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比如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出现了发展等级分,它就是意在鼓励考生创新,写出文采与特色,拉开不同作文间的分差。?
2、哲理思辨一一思维水平的必然要求。
课标说:“写作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无论是作文教学的现实还是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理性思维的能力都不可或缺。高考命题侧重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既符合实际,也切合时代要求。高中阶段以议论文写作为教学重点,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校的课程绝大多数是建立在以理性为标准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再局限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看问题,而要超越自己的直接经验,站在更深远的历史层面上,更宽阔的世界层面上甚至更浩瀚的宇宙层面上,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的作文题,更大面积地凸显了理性思维,特别是一些带有抽象哲理的命题,更是着意考查学生哲理思辨能力。如江西题、上海题、天津题、江苏题、辽宁题等等,都明显的提供了矛盾,思辨色彩非常浓。此类题越发多,会成为主导题型。这样说吧,没有理性思考、没有思辨色彩的作文,是不会进入一流作文行列的。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比如围绕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作文,立意上除了谈“快乐幸福”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一种感受,它和人的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多往好处想,积极乐观地看问题;也可以谈“思维方式”对“快乐幸福”感受的影响较小,“幸福”主要不是“想”出来的,而主要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提倡从自立自强的发展中获取幸福感(反向思考);此外,还可以谈幸福感既来自实际利益,又来自思维调节(辩证思考)。
多读多思多写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文章,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包含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这既是对考生读写能力的考查,又包含了对考生认识水平和情感品格的考查。从近几年高考看,高考考场中的优秀作文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所以,多读多思多写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短文,自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阅读的文章一是要“含有哲理的”,强调的是对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见解,或是有比较强烈的思想内蕴,令人深思,给人启发。二是要有“真情实感的”,反对假大空和胡编乱造,强调个人的生活感悟,而且这种感悟是积极的、健康的。三是要“有才识的”,“才”即才气,指其在思想、形式上有创新之处;“识”指有见识、有知识,能使人开卷有益。最后,读的是短文,因为高考作文篇幅多在八九百字。这类文章多见于文摘性的报刊或晚报的随笔栏,考生可在教师指导下定向阅读;也可通过剪报的形式张贴在教室内,供大家阅读。阅读时要多思,注意把同类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各家的长短;还可采用类比、联想、逆向等方式来学写它数篇,以逐渐提高自己作文的品位和底蕴。
3、情景材料一一作文题型的基本趋势。
今年的高考作文采用情景材料的题,一共有16道。大多是新闻、故事、生活、语录等哲理性情景。此类题明显多于前几年。情景材料作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会比其他题目好,但是一些哲理思辨的语言材料,抽象程度高,哲理性强,道理深奥,考生可能会觉得难度较大,不过,重视这种题型,加强训练,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在复习备考中,这种题型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所包含的哲理与思辨色彩,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很好地检验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考查理性思维的很好形式,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因而会越来越被青睐。
这几年来,诗化抒情的路子,已经逐渐向理性的议论过渡,理性命题占据优势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与世界高考着重理性思维正在接轨。西方高考作文,考的不是知识,而是研究、创造、突破的潜能,实际上就是从统一的现象中揭示矛盾,提出问题加以具体分析的素质。其特点是直接抽象的语言把问题、矛盾提出来。并不提供标准答案,考生可以选择赞成其中之一,也可以在二者之中谋求折衷。看来,回避直接把矛盾的对立面提供给考生,诱导考生自己从感性语言中直接归纳、总结,上升为抽象的理性,从统一的、诗性的、格言甚至故事中揭示矛盾,进行具体分析,正在成为多数有出息的命题者不约而同的取向。广东题、上海题、四川题等就是这样的题,值得我们仔细地研究一番。西方出题直接了当,我们出题则感性,或比喻或类比。
4、人文关爱一一行文构思的永恒主题。
课标说:“高中语文课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高考作文题中的人文关爱,是指考查考生是否通过人文教育让自己的写作打上深厚的精神底蕴。今年的作文均具有积极的思想导向,反映时代主旋律,贴近考生实际,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拨。应该说,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变的主题。人文关爱是普世价值,文明的象征。
总结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主题,有一些主题是经常出现的,这不足为怪。高考出题是一种导向,要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要旗帜鲜明地引导素质教育,倡导高尚品行,学习人生楷模,这对引导学生高尚情操有现实意义。这样的题,今年有重庆题、北京题、山东题、江苏题、课标题……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其实重点还是练好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文体,说明文可以用片段的方式训练,重在感受说明的表达方式,高考不会出现要求把大作文写成一篇说明文的这种极端情况,至于实用类文章主要是讲某些特殊格式,比如书信除格式外,内容在表达上是可叙可议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练好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
注意人文精神要渗透到文体之中。大多数高中生,都有写好记叙文的潜力,因为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有敏感的情思。但写好记叙文,几个具体问题须注意:一不要写那种“纯”抒情的、空泛的“散文”,应实实在在地写贴近生活的“记人”“叙事”的文章;二不要以为“故事新编”类的文章很好写,是什么“终南捷径”,如果你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三不要写那种随心所欲、肆意编造的“科幻作品”,动不动就是“时间隧道”,动不动就是“星球大战”,W教授,X教授,Y教授,等等。写议论性的高考作文,一定要文体特征明显,论点鲜明,并且不能满足于讲一些明摆着的“大道理”,要努力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尽量发掘出其他考生容易忽视的东西。建议阅读《杂文报》《杂文月刊》等报纸杂志,以作借鉴和开拓视野之用。
5、迅速积累一一作文应考的主要保障。
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平时关注现实生活,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社会人生,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比如满分作文《包容》,以发生在“美国发动的越战期间”和“伊拉克某城市”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小故事构成文章主体,描写当年越南孩子的包容,使杰克成了坚定的反战派;受爸爸杰克的影响,杰瑞面对伊拉克少女扣不下扳机,却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两相对比,发人深思。结尾紧扣题目,发出“拨开战争的乌云,让包容还生命一份安宁”的呼吁,鲜明地表达了反战的主题。由于作者从社会热点中找到了作文的自由,将重大时事信手拈来,又能紧扣题目巧妙为文,所以写来得心应手。
其次,多读多思也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要博览课外读物,常咀时文英华,并注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使考场作文既有深度又新颖别致。考生在多阅读的同时,应建立属于自己的作文复习手册。这个复习本要分门别类,有作文题、构思路数、精彩作文概要、写作资料等。还可编个索引,以后要看哪一方面的内容知道到哪里找,以减少翻检时间。
练成正确的作文程序和较快的行文速度。进入高三后,阶段考、模拟考明显增多,语文试卷一般都有作文,这是我们很好的实践演习,理应引起重视,认真对待。作文时正确的操作程序如下:(一)审题。要能准确、全面地读懂题目,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大约用时5分钟)。(二)立意选材。要根据试题的精神和范围,确定自己作文的主旨和主要材料,并列出写作提纲(大约用时10分钟)。这里强调要列好提纲。因为考场作文时间紧迫,打草稿是来不及的,必须理出详细的提纲,才能保证行文思路的合理、流畅。(三)挥笔成文(大约在40分钟左右)。(四)检查。通读作文试题和自己的文章,如有必要,可在结尾部分再一次扣题、点题;看作文字数是否达到要求;发现明显的错别字、标点错误,立即改正。
建立属于自己的作文复习手册。这个复习本要分门别类,有精彩作文题、构思方法、精彩片段摘要、写作资料等。还可编个索引,以后要看哪一方面的内容知道到哪里找,以减少翻阅时间。
6、写作技法一一优秀作文的高分诀窍。
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优秀作文?第一,不能跑题。第二,有独到、机智的构思。第三,文章内容实在,但又很灵动活泼。第四,文字表达基本功好,要有内涵的文采,而不是铺张的文采。怎样做到?必备以下几种写作技法:
(1)题目夺人眼球。好题目的标准是“精巧、准确、新颖”,在能够昭示立意的基础上,不妨拟出轻松活泼的题目,如写“诚信”,拟题为《让广告找回诚信》、《拍卖“诚信”》、《“诚信”喊冤》、《奸商手记》、《用诚信唤醒信心》、《诚信,做人的底线》、《诚信,请别走开》、《诚信,立身之本》、 《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纯天然诚信口服液》、《吴诚信病历》、《“诚信灵”新产品介绍书》等。题目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改写仿写经典诗词、流行歌词等。拟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借助辞格法、算式法(《溺爱=害》)、提出问题法(《开卷一定有益吗?》)、翻新词句法(《君子动口也动手》)、自我矛盾法(《放弃也是一种获得》)、反意引申法(《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等。
(2)题记交代立意。作文分数最容易出现低分的是那种让阅卷老师读来读去读不出中心的文章,很有可能是考生中心不突出,写来写去自己也不知所云。为了帮助阅卷老师一眼明晰中心,也是为了提醒自己通篇围绕中心选材和行文,写一个题记或后记可以双赢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写《杂》,有一考生的题记是“杂取——创造的源头”、“杂而不乱的难能可贵”、“杂而无章真乱”等。
(3)开篇引人入胜。笔落惊风雨,头好一半文。开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开篇要讲求“简洁、生动、优美”。人们常说的“凤头”,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一半。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篇要吸引入。作文开头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要让人能“一见钟情”,扣人心弦。常用的开篇方式有:反向切题法、引言切题法、复述切题法、设问切题法、类比切题法、悬念式开头、诗意式开头(整句式开头)等。好的开头大多是高瞻远瞩,言简意明,设置悬念,催人思索的,目的给人以清楚明白不同凡响的印象。如《我说“减负”》一文开头:“书,一叠叠堆起来;书包,一天天重起来;眼镜,一圈圈厚起来。沉重,沉重,沉重。”作文开头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先声夺人,给阅卷者一个良好的印象。
(4)结尾画龙点睛。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言虽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结尾收得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启发读者深入地思考问题。结尾常见的毛病: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公式化——空喊口号。常见的作文结尾方法:点晴法、照应法、号召法、引言法、抒情法、除误法等。 好的结尾有后发制人之威力。古人说:结尾如撞钟。这个钟撞得响亮,就能澄清是非,振奋精神,使阅卷人似听如来佛法幡然大悟。例如《花+刺=生活》全文论述了生活中有花也有刺。每个人要经得住“刺”的考验后,在结尾写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的成功只能算作侥幸!没有波涛的海洋只能算作一潭死水,没有刺的玫瑰,不算作真正的玫瑰,要想摘到成功的桂冠,你必须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考场作文的结尾,不管是百川归一,还是余音绕梁;不论是凯旋礼炮,至是点石成金,要能水到渠成,深化主题。
(5)材料选择精当。考场作文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才能胜人一筹?回答是:多写自己的生活,善于以纯真、朴素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把这些东西自然地写下来,不要动不动就回到古代,动不动就复述经典。当前很多老师在阅卷中都发现,考生们运用的例子都惊人地相似,要么是司马迁、李白、海伦•凯勒、居里夫人等名人,要么就是“感动中国”中的人物。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的开玩笑,一到高三学生笔下,古代名人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投江,项羽不停地自刎,韩信干脆就赖在别人的胯下不起来……此类作文在浙江、江苏等省市的阅卷中已被明确为“套话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素材准备不可或缺。因为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言之有物”,不管立意如何新颖,题目如何炫目,开篇如何精彩,结尾如何有力,一旦言之无物,那你的作文将是彩色的肥皂泡,华而不实;将是腾空的气球,经不起压力的考验。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也证明,运用好素材的作文往往更容易得高分。师生应在“哲理思辨”“俗语格言”“生活情景”“人与自然”“社会热点”“价值观念”“文化现象”“道德美德”等8个类别内积累素材。
(6)谋篇多个亮点。历年来,凡是得高分的高考作文,在通篇“明白、通顺、完整”的前提下,都有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精彩之处。
审题准一点。审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其实命题者和考生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场精彩的对话关系。命题者控制着这场对话的方向、目的,而考生要做的是顺着命题者的意图,完成这场对话,但对话能否精彩,关键是看考生能否辨明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审题是立意、拟题、结构等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我们便已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立意新一点。清朝文艺理论家李渔总结前人经验时说:“古人作文一篇,必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之言之本意也。”这说的是文章的立意。审好题只是成功了第一步,想要文章内容深刻新颖,立意尤为重要。“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些论述道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立意在“准”的前提下,进而还得求“新”。新奇的立意,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
拟题靓一点。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要自拟题目,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标题还要力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能展示文采,先声夺人。妙用修辞拟题,借用名著名或标点符号拟题,化用或直接引用的手法拟题,如《莫让浮云遮望眼》就化用了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题目中的“浮云”可能是生命中的苦难、耻辱、自卑等,但我们却不能让这些“浮云”挡住了追寻美好的眼睛。题目含蓄广博,非常出彩。另外像流行歌曲名、影视剧名等都可化用,如《你看,你看,天使的脸》就化用了孟庭苇的歌《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而《今年过节不收礼》就直接引用了广告词,也都很巧妙。
结构严一点。结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是对文章的一个整体构思。好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严谨的、自然而有特色的结构。如何才能组织好文章的结构呢?在近几年高考考生写的散文中,从阅卷得分的情况来看夹叙夹议的人生感悟类抒情散文更容易得高分。下面我们谈谈这类抒情散文的结构。
散文本身在结构上比较散,但我们只要能用情这条线把它串起来,结构便不会散乱。这种结构形式是:情的缘起——情的蓄积——由情到人到理——情的归结。如湖北高考优秀作文《钓罢归来不系船》,作者由钓鱼谈到人生,继而谈到人生态度。胜固欣然败也可喜,进则如勉退则也安。再用李白、杜甫、苏东坡、余秋雨等人不同的出世、入世态度印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而流畅,严谨的结构也保证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语言美一点。考场作文要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还需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怎样使语言鲜活、形象、生动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恰到好处地运用修辞手法。巧用修辞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借灵活的句式来胜人一筹。“句式灵活”是指作文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自如地运用各种句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注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毫无疑问,形式美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美感或快感,认识它也很有必要,但文采的真正魅力不在这上面,而在于它所包容的思想感情上。“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思想感情之美,才是文采动人的根源。用名言警句来彰显底蕴。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了吧?有时,文采的缺失并不是我们肚子里没有佳句,只是我们没有将这些名言警句放到作文里。一旦我们有了这个应用的意识,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轻轻松松地获得语言上的发展等级分。